在这里看见未来课堂!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惊艳亮相!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吸引全球各地嘉宾参会。各国教育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内外大中小学校校长和师生代表、数字技术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商全球数字教育的未来。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受邀参展,向世界展示非遗+职业教育+智慧教学的多元融合成果。
▲5月1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武汉出席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受邀参展
01
非遗传承破局:从“师带徒”到“数字工匠”
荆楚非遗技艺曾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而职业教育成为破局关键。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首创“学校+基地+企业”三位一体模式,引入18位非遗大师驻站授艺,将传统学徒制升级为现代师徒制。以“非遗工匠小镇”为载体,构建“通识+专业+能力拓展”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多项非遗特色研学课程,培养兼具传承与创新能力的“三传型”人才(传习、传承、传创)。
数字化并非取代手工艺,而是通过技术赋能设计创新,实现“数字+非遗”双轨教学。数字技术的引入进一步加速非遗教学变革。3D打印技术助力学生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完成作品设计与传统髹漆工艺的结合。
02
沉浸式课堂:让非遗“活”在当下
非遗教学不再局限于作坊。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搭建“体验馆+传承院+文创园”三级育人平台,打造980个非遗实训工位,并利用数字化技术让学生沉浸式理解器形纹饰与文化故事。此外,传承院还定期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互动体验,激发青少年对荆楚非遗的兴趣。
03
产教融合:非遗技艺变身“产业IP”
非遗传承的可持续性离不开市场化探索。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依托湖北十八匠教育集团,开发“琴、茶、食、书”系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楚式漆器定制产品年产值达2000万元,古琴产业销售额同样突破2000万元,非遗技艺从“指尖艺术”发展为“指尖经济”。
荆楚非遗的数字化实践已走向国际。未来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让非遗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培养兼具匠心与创新力的新时代人才。”
从手口相传到数字赋能,从校园工坊到国际舞台,荆楚非遗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破解了传承断代的难题,更探索出一条文化自信与产业振兴并行的道路。千年匠心在科技赋能下,正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非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