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共探楚服文化传承新篇
5月21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时尚与传媒学院院长戴冬秀率楚服研究团队一行4人到访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就楚服文化进行调研,双方围绕楚服的历史价值、传承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展开深度探讨,为荆楚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传承院馆藏的楚服相关物品与纹饰,包括战国服饰刺绣复原品、楚式纹样拓片及非遗工艺展品。通过实地考察,团队深入了解了楚服“形制象征等级”“纹样承载信仰”“色彩呼应五行”的文化内核,以及荆楚非遗在工艺传承上的独特优势。
在座谈环节,双方以传承院视角为切入点,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展开务实探讨:一是文化基因解码。结合传承院多年积累的荆楚非遗田野调查资料,双方梳理楚服与江汉平原民俗、楚地巫术文化的内在关联,解析其作为“楚文化活态载体”的深层价值。传承院专家提出,可通过“文物考据+传承人口述史”双线并行,构建更立体的楚服文化数据库。二是创新传承模式。围绕“传统工艺的当代转译”,传承院分享了近年来在楚绣、楚式漆器等非遗项目中“技艺课程化、产品IP化、传播数字化”的成功经验。双方一致认为,楚服传承可借鉴“非遗工坊+高校实验室+时尚企业”联动模式,例如通过 3D 虚拟试衣技术还原楚服形制,或开发楚纹样数字藏品拓展年轻受众。三是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传承院将为“楚服研究院”提供非遗传承人驻校指导、田野调查支持等资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发挥设计学科优势,协助传承院开展楚服元素提取、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
此次交流是荆楚非遗传承院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实践。未来,传承院将以楚服研究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企业市场资源与非遗传承资源,构建“保护 — 研究—创新—传播”一体化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