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笔烙福禄,楚琴引知音——荆楚非遗“破壁”国际传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外宣工作的重要论述,7月23日“机遇中国 知音湖北” 湖北省国际传播骨干人才培训班莅临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感受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真实、立体、全面讲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故事。
在葫芦烙画工坊,省级非遗传承人张远龙向培训班的学员们演示“以火为墨”绝技,电烙铁在葫芦上勾出祥云纹路。葫芦谐音‘福禄’,方寸之间藏着中国吉祥文化。“火针刺绣”的古称令学员们惊叹技艺精度;淡水贝雕省级传承人简昌木大师指导外籍博主雕刻0.1毫米贝雕薄片。洪湖淡水贝曾作为国礼赠予联合国,其作品《黄鹤楼》折射“水乡明珠”的工艺传奇;楚地斫琴省级传承人万翔老师调试桐木琴腔,并向学员们逐个讲解被称为“天书”的古琴谱。据他介绍楚式斫琴2015年入选非遗,琴瑟合鸣曾是楚文化标志。博主们在万翔老师的指导下试弹古琴,感受《流水》泛音中的江汉水韵。
据悉此次创作内容将剪辑为短视频,经湖北国际传播中心Open Hubei海外矩阵推送。“非遗是读懂中国的密码,外国传播者的参与让密码转化为世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