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非遗传承
| 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


巧手传非遗 匠心绽芳华——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三八"妇女节非遗体验活动精彩回顾

春风拂槛,海棠含羞,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来自各行业的百余名女员工齐聚于此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对话。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匠心魅力,以独特方式诠释新时代女性的文化自信与精神风采。



方寸之间刻绘生活

淡水贝雕作为非遗手工技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淡水贝雕省级传承人简昌木大师为大家讲解了贝雕的历史、艺术形式和制作过程。通过观察其形状、纹理和色彩,女神们开始尝试将贝壳进行组合、拼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将荆楚水乡的灵动与女性的柔美融入作品。


图片
图片



流光溢彩映匠心

“漆珠制作就像开盲盒,打磨前你永远不知道这颗珠子是什么颜色。”漆艺老师马广波介绍道。漆珠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外观著称。漆珠种类繁多,根据材质、工艺和装饰的不同,可以分为纯漆珠、镶嵌漆珠、螺钿漆珠等。听完马老师教授的漆珠磨显抛光的方法,大家纷纷动手体验,以不同型号的细砂纸,通过层次打磨和抛光工艺,感受一颗颗珠子在慢工细作中呈现出变幻莫测的非遗魅力。


图片
图片



古法香韵沁心脾

合香珠,作为中国传统香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制作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已被国家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珠以天然香料或中药为基,经由精细研磨、调配、冷凝成型等多道工序精心打造而成,不仅香气馥郁持久,且形态各异,极具观赏性,是中华传统手工艺智慧的结晶。大家深入了解合香珠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亲身体验从选材、研磨、调配中药材到冷凝成型、穿孔串珠的完整制作过程。每一步操作,都要求参与者细致入微,这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更是对自我耐心与专注力的一次锻炼。通过实践,深切体会冷凝古法香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升了个人审美与文化修养。合香珠不仅承载祛湿驱邪的实用功能,更蕴含‘以香养性’的哲学,与女性内外兼修的气质不谋而合。


图片
图片



弦音袅袅诉情怀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有3000多年可以考证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楚地斫琴大师甘俊为大家带来古琴曲《高山》演奏,在欣赏琴曲的过程中体会古琴音乐的特点与中国式音乐审美,并通过琴音清幽淡雅的低频律动与身心共振共鸣,静心怡神,放松身心、调节情致。琴声清越悠远。女神们于琴韵中闭目聆听,感受传统文化“静中见天地”的意境,为忙碌的日常注入诗意。  


图片


活动现场跃动的不仅是精巧的工艺火花,更流淌着文化认同的温暖共鸣。当传统技艺与现代职场女性相遇,既成就了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也让女职工们在艺术疗愈中获得了心灵滋养。当大家捧着手工作品合影时,绽放的笑颜映照着文化自信的光彩,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已然在春日的土壤里播撒下生生不息的文化种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女性细腻的感知力与创造力,是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关键。本次活动通过“手作+文化”的形式,既展现了非遗的时代活力,也凸显了女性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以非遗为纽带,让广大女神们在指尖技艺中感悟传统智慧,在琴韵茶香中沉淀心灵,更以行动诠释了“她力量”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未来,荆楚非遗传承院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为女性提供更多展示才华、赋能成长的平台,让非遗之美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